本研究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法,获取了1500名用户的反馈和40名深访对象的详细信息。样本覆盖了从一线城市到新一线和其它城市的广泛地域,年龄段为20-45岁。我们关注的指标包括认知度、尝试率、满意度、风险感知、关系稳定度、边界清晰度以及退出成本。
在所有受访者中,包养开放平台的认知度较高,达到了85%。然而,尝试率相对较低,平均为30%。满意度方面,55%的用户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,但也有20%的用户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。风险感知是一个关键因素,60%的用户认为存在一定风险,而关系稳定度和边界清晰度则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。
北京的包养开放平台尝试率为32%±3%。这可能与北京的高生活成本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有关,很多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寻求情感和物质的双重支持。北京用户的满意度较高,为60%,但风险感知也较高,达到了65%。

广州的尝试率略低,为28%±3%。广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节奏相对北京较为缓和,用户的满意度为55%,风险感知为58%。有趣的是,广州用户的边界清晰度相对较高,可能与当地文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有关。
杭州的尝试率最高,为35%±3%。杭州作为互联网之城,用户对新兴平台的接受度较高。满意度为58%,风险感知为62%。杭州用户的关系稳定度较高,这可能与城市的创业氛围和对长期关系的追求有关。
用户在包养开放平台上的行为路径通常包括:浏览平台、筛选对象、初步沟通、见面、建立关系。很多用户表示,初步沟通阶段是决定是否继续的重要环节。一次看似平常的对话,往往决定了后面的走向。

风险感知是影响用户决策的重要因素。60%的用户认为存在一定风险,主要集中在情感和经济两个方面。边界清晰度也至关重要,很多关系的崩溃,不是因为坏,而是因为没人沟通。
在研究过程中,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,她通过包养开放平台寻找情感支持,但最终发现关系的稳定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和理解。很多事情当时看不清,过后才觉得自己太冲动。每个人都在寻找平衡,只是有的人找得更久。